盛泽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高段一课三磨活动(二)
日期:2025-10-16 14:39:20  浏览量:0

“伙伴学习”催生策略智慧   五维素养落地有声

盛泽实验小学数学组展开了高段一课三磨的二磨活动。在本次“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课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善思考、能表达、会倾听、懂评价、敢提问”的伙伴学习氛围中,深度探索列举策略的应用,让数学思维在生活实例与互动研讨中熠熠生辉。

    本次伙伴课堂围绕两个任务展开。“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任务抛出后,各小组立刻进入“善思考”模式。有的学生拿出草稿纸画图,有的开始列举长和宽的可能组合,思维的火花在笔尖跳跃讨论环节更是精彩。当全班汇报时,多组代表“能表达”地阐述了列举长和宽组合、计算面积并比较的过程。更有学生“敢提问”:“为什么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呢?”这个问题引发了新一轮的思考热潮,最终大家共同得出结论:当长6米、宽5米时,面积最大为30平方米。

任务二联生活举实例,策略应用见真功在“寻找生活实例,设计相应问题”的任务中,学生们的表现同样亮眼。不少小组想到了“食堂饭菜搭配”和“上衣下装搭配”的生活场景。一组学生以食堂为例,设计荤素搭配的问题。他们在“善思考”后,通过有序列举的方法,清晰呈现了所有组合。另一组则以上衣下装搭配情况为素材,详细展示了列举过程。汇报时,学生们“能表达”地分享设计思路与解决过程,其他同学“会倾听”后,从列举的有序性、完整性等角度“懂评价”,让每个实例都在思维的碰撞中更趋完善。还有学生“敢提问”:“除了搭配问题,还有哪些生活场景能用列举策略?”这个问题将学习延伸到了课堂之外。

在课后检测中,学生们准确判断出“食堂饭菜搭配”问题适合用列举策略解决,并通过表格有序列举出所有12种搭配方式,充分展现了对列举策略的掌握。

整堂课,学生们在“伙伴学习”的五维素养浸润下,不仅掌握了“列举”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在自主思考、互动交流中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让“解决问题的策略”真正成为了他们数学学习的有力工具。      

课后,数学组教师们针对本次伙伴课堂是实施效果进行了研讨与总结,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课堂上,“兵带兵”互助模式初显成效。在探究长方形花圃面积最大化的任务中,学优生主动引导同伴观察长和宽的规律,用列式、表格、示意图等多元形式呈现思维,甚至有小组提出“已知面积求最大周长”的反向思路,让数学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彰显。工具创新也为课堂增色,学生用红笔标注同伴问题、修正答案,“红牌(遇困难)-绿牌(完成)”的反馈机制尝试实时把握学情,且教师主导减少,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占比提升

    课堂教学设计中任务设计与指令的模糊性影响了学习效率,像任务1“思考方向”的表述让学生困惑,任务2目标不明导致讨论低效,问题导入过快也使学生缺乏充分思考。小组分工的缺失同样制约了学习效果,任务1汇报时出现“每人说各自结果”的混乱,多数小组依赖单一主导者,成员参与度不均。在素养培养上,学生对“有序列举”的适用场景理解不足,新旧知识也缺乏结构化联系。反馈机制方面,“红牌-绿牌”因规则误解未落地,教师对合作中的问题也未及时介入。
    经过本次研讨,数学组总结了改进建议:徐老师可拆解任务指令,延长问题导入,明确小组分工并培养多主导者,强化“有序列举”场景提炼、引入思维导图,及时纠正反馈机制规则误解并做好观察记录。通过“一课三磨”、优化“伙伴学习评价表”,逐步实现学生主导“伙伴学习”,让数学核心素养与社会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真正落地。

图片1.png

图片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