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科学组工作计划
一、教研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围绕课程实施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以学校内涵建设为契机,以学校科学实践基地为载体,以教育创新为重点,以同学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课程研究为抓手,全面开展小学科学活动建设。
二、教研工作目标
(一)加强学习,重视提高自身素质
由于近年科学课程标准和科学教材的改版,有必要组织每位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科学老师们要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同时,科学教师要将基本功的训练融入日常工作中,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组内形成一种共同进步的氛围。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针对不同年段,从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到探究能力形成到科学素养提升建立不同教学理念与方法。特别是四五统考年级,教师们要思考如何从期初就建立好系统的学习体系,优化教学资源,避免题海战术,及时组织教学质量调研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寻求对策,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加强校内和校际间的交流研讨,提高教学水平
组织组内教师以线上线下的形式积极学习前沿的科学教学理念和手段,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关键是将学到的新方法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中。组织老师外出听课,录制学习视频,在教研组活动中传达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好最大的效益。
(四)优化拇指课程,发展学生兴趣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科技教育必须与学科的整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老师要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学研究活动。重视科学课教学的拓展延伸,建立学科品牌。同时,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三模”活动,辅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发明的实践,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三、教研工作措施
(一)一个课堂教学实践范式(“伙伴课堂”)
负责人:戴瑾、金志毫、周莹、刘翠莲
1. 建好一个实践小组:进行常态化课堂实践与课堂观察。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围绕学习任务展开互动,共同研究、互相启发,借助思维碰撞深化知识理解,推动学习任务的解决,实现共同进步。
2. 用好一张观察量表:从“情感联结、小组合作、思维对话”三个维度设计观察量表,每次研讨专人专项定点观察,课后围绕观察实际进行讨论。
“伙伴课堂”之小学科学课堂观察量表(见附表)
3. 办好一场展示汇报:期末开展一场“伙伴课堂”专题展示汇报活动。
(二)一次让思维可见的课堂探究(一课三磨)
1. 研究主题:如何引导学生基于证据进行归纳?
上课教师:张虎、周怡青
观察教师(主要人员):戴瑾、金志毫、周莹、刘翠莲
观察教师(次要人员):其余科学教师
2. “一课三磨”时间探索(见一课三磨活动方案)
3. 活动要求:教研组长首先带领全组教师认真研读一课三磨的研究主题及方案,上课教师根据研究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
一磨:聚焦 “证据收集的有序性”—— 解决 “证据散、记录乱” 问题
1)上课教师进行教材解读与学情分析、展示初次教学设计
2)研讨主要集中在如何优化实验的操作与记录设计
二磨:聚焦 “证据分析的深度”—— 解决 “归纳靠提示、缺思考” 问题
1)课堂实践
2)研讨交流与问题分析:聚焦如何通过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教学方案优化
三磨:聚焦 “归纳结论的严谨性”—— 解决 “忽略异常、结论绝对化” 问题
1)再次课堂实践
2)深度反思与总结提炼:补充证据与结论完善
3)成果展示与推广应用
最后形成成果:典型课例(录课+教案)、过程性资料(签到表留存、照片、新闻)、实践模式文稿(论文)。
(三)一支学科微教研团队
1. 教研方向确立:如何优化科学配套练习
2. 组建微团队:沈梦佳、朱玉娟、张芸、沈斓
3. 骨干领衔:聘请校内外骨干教师担任导师,颁发聘书
4. 定期活动:团队成员根据确定的研究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并优化日常练习,形成一至六系统性的文本资料,能对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一个品牌学生活动
1. 品牌活动:洞见微观
负责人:张虎、周怡青、徐文仪、丁夏
2. 活动实施
本学期活动安排:
生命的基石:植物的微观秩序
1.学习目标:
观察植物表皮、细胞及气孔结构。
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机制。
建立植物微观结构与宏观功能的联系。
2.核心探索:
存在的呼吸:从气孔的开合窥见光合与呼吸的永恒循环。
根基与生长:根尖细胞的涌动,揭示生命向上与扎根的双重本质。
3.主题细分:
低年级:表皮之界——植物的表皮细胞
中年级:气孔之息——植物叶上的气孔
高年级:根系之脉——植物的根尖细胞
3. 最终成果:系列活动,含新闻、微信、视频推送等。
本学期学生成果展示:叶脉书签、微景观建造
(五)一个梯队建设

具体措施:
1. 认真学习教改新动向,观摩优秀教学课例,学习内化其核心思想,每人每学年打造一节精品课。
2. 每学期研读一本专业书籍,结合自己精品课例的某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进行阶段性反思,并形成论文。
3. 扎实基本功,提升教师个人的能力素养,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 提升自身育人能力,重点关注一位学生的成长,提供针对性指导,积极评选优秀德育导师。
四、具体工作安排
月份 | 内 容 |
九月份 | 1.教研组工作计划、一课三磨方案撰写 2.集中线上观看二、三年级新教材培训9/4、9/11 3.开启每两周一次的基本功训练(书本实验及拓展实验) |
十月份 | 1.观摩吴江区小学科学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10/23 2.一课三磨活动(暂定10月15/22/29) 3.一人一课活动 |
十一月份 | 1.观摩苏州市新课标、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11/11 2.观摩吴江区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实践研讨活动11/27 3.吴江区中小学生科技模型比赛11/5 |
十二月份 | 1.观摩苏州市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实践12/9 2.“伙伴课堂”实践探索 |
一月份 | 1.“伙伴课堂”专题展示汇报活动 2.学科品牌学生活动过程资料整理、汇总 3.期末复习、准备学业质量监测 4.教研组工作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