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1 日,盛泽实验小学的美术课堂格外热闹,一场别开生面的美术组磨课活动在此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吴江区美术教研员王展鹏老师莅临指导,旨在通过专业打磨,提升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而徐兰老师带来的《原色变形记》一课,无疑成为了此次磨课活动的精彩亮点。
课堂实践:情境引路,在玩中学透色彩奥秘
徐兰老师以 “精灵小镇” 为创意起点,让色彩学习充满童话氛围。课堂伊始,三原色透光片成为 “探索工具”,同学们亲手将黄色与蓝色透光片叠加,见证绿色的诞生;把红色与黄色调和,捕捉橙色的渐变,在动手操作中自然而然理解 “三间色” 的定义,抽象的色彩知识瞬间变得可触可感。
随后的 “魔力颜料” 环节更让课堂氛围升温。同学们手握画笔,尝试不同比例的三原色调和 —— 有的少加红、多加黄,调出浅橙;有的调整黄蓝配比,探索深绿与浅绿的差异,在反复尝试中发现 “颜料比例决定间色层次” 的规律。在欣赏艺术家色彩作品拓宽视野后,徐老师现场演示 “漏印魔法”,孩子们立刻以海绵棒为工具,或继续调配专属色彩,或直接叠印出灵动图案,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 “精灵派对装饰画” 新鲜出炉,色彩碰撞间尽显童真创意。最终,多名同学凭借出色的色彩搭配与独特构思,荣获 “最佳装饰师” 称号,在趣味实践中轻松掌握色彩变幻的核心知识。
专业点评:赞赏与建议并行,指明课堂优化方向
课后研讨环节,王展鹏教研员对本节课给予高度关注,既肯定亮点,也提出精准改进建议,为课堂打磨提供专业指引。
亮点肯定:教具创新,激活学习兴趣
王展鹏老师特别赞赏本节课的教具设计与运用。无论是直观展现色彩变化的三原色透光片,还是助力实践操作的 “魔力颜料” 套装,都紧密贴合教学目标,将抽象的色彩原理转化为可操作、可观察的具象体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为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建议:聚焦学生,让课堂更具生长性
围绕课堂细节优化,王展鹏老师提出四点关键建议:
1、情境创设需贴近生活:建议美术课堂的情境设计更多关联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例如结合校园活动、家庭场景等,让情境不仅有趣味,更有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美术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结。
2、课堂语言要适配身心特点:强调教学语言需 “深入浅出”,避免复杂术语,多用学生易懂的比喻、短句,贴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表达习惯,让知识传递更顺畅。
3、作品评价应聚焦核心目标:明确 “干净、整洁” 不应成为作品评价的主要标准,本节课核心是色彩学习,评价需重点关注学生对色彩调和、色彩搭配的理解与运用,引导学生更关注美术知识的实践效果。
4、问题解决要放手学生探索:建议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如调色比例不当、漏印图案模糊等),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尝试解决,而非教师提前告知答案。通过 “发现问题 — 探索原因 — 解决问题” 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
此次磨课活动,既是徐兰老师教学能力的生动展示,也是美术组集体研讨、专业成长的重要契机。在王展鹏老师的专业指导下,盛泽实验小学美术组将进一步优化教学细节,聚焦学生核心素养,让美术课堂既有趣味温度,又有知识深度,为学生的艺术成长搭建更优质的平台。
![]()
![]()
![]()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夯实教学基础 美术组教研会部署三大核心任务